2007年5月21日

再會了!ABQ

劉大與小淳都是熱愛古典音樂的人,這次聽到阿班‧貝爾格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要解散的消息,實在令我們感嘆不已!

先從弦樂四重奏開始談起吧,弦樂四重奏一直是劉大最喜歡的編制,兩支小提琴、一支中提琴,外加一支大提琴,組成了一個簡單而富有變化的演奏模式。有別於其他大部分的編制,弦樂四重奏的樂器全部都是擦弦樂器,而且還都是提琴家族,在音色上本來就有相當的一致性(像鋼琴三重奏就沒那麼令人舒服了),而且其音域也算廣泛,每當好的四重奏演奏起來,四種樂器的聲音交織在一起,這種美感實在不是其他編制能夠相提並論的。

在弦樂四重奏的領域裡面,最另劉大欣賞的樂團就是ABQ了!還記得第一次聽到這個樂團的時候,是學長介紹我聽的CD,曲目是Beethoven的Op.130,在這張唱片中,ABQ展現出流暢的演奏、良好的默契、緊密交織的聲部、清晰而不拖泥帶水的走向,使得劉大立刻被ABQ的風格與實力所吸引!

究竟ABQ是個什麼樣的樂團呢?從網路上查來的資料說,ABQ成立於1970年,由畢希勒(Guenter Pichler,第一小提琴)、麥茲爾(Klaus Maetzl,第二小提琴)、拜魯爾(Hatto Beyerle,中提琴)、艾爾班(Valentin Erben,大提琴)四位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Wiener Hochschule fuer Musik)的年輕教授所組成。ABQ是維也納第一個以專職四重奏型式組成的團體,1969年畢希勒等四人在維也納音樂節的一場音樂會裡聆聽了拉薩葉四重奏團(LaSalle Quartet)演奏荀白克弦樂四重奏全集,大為傾倒,因此激起了他們繼承與發揚新維也納樂派作曲家(荀白克、貝爾格、魏本)作品的職志,隔年創團後,四人首先遠渡重洋到辛辛那提,向當時詮釋新維也納樂派作品的權威,也就是拉薩葉四重奏團取經。1971年他們四人「學成歸國」,在維也納音樂廳(Vienna Konzerthaus,目前他們是此廳的榮譽會員)舉行首演,技驚四座;1972年他們也得到了現代樂派作曲家阿班‧貝爾格遺孀的允許,將團名命名為「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1978年第二小提琴手麥茲爾因故退出,由舒茲(Gerhard Schulz)接任,1981年中提琴手拜魯爾宣佈退出,由卡庫斯卡(Thomas Kakuska)接替。

一般來說,弦樂四重奏這樣的編制很少會看到現場錄音的,可能是因為現場狀況較多,使得四重奏要在現場有好的表現難度很高。然而ABQ最讓我們覺得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們大量的現場錄音了!在ABQ加盟EMI之後,他們開始著手在音樂會中現場錄製各種不同的曲目,劉大覺得,其中最經典的,要算是他們於1989年維也納音樂節所錄製的那套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全集了,這套現場錄音讓劉大與小淳下巴都快掉下來了,因為在技術層面上,他們的演奏水準一點也沒有比先前的錄音室版本差!除此之外,劉大還推薦他們所演奏的海頓、舒伯特、德弗札克等人的弦樂四重奏,都是非常令我們喜歡的詮釋。

可惜的是,中提琴手卡庫斯卡於2005年因癌症過世,使得ABQ預計在2008年解散退休,而於今年五月來台的這場音樂會,大概也是台灣的樂迷最後一次能夠聆聽他們演出的機會了。目前的中提琴由卡庫斯卡所欽點的Isabel Charisius接任,而這場音樂會的門票早已被搶購一空,國家音樂廳還特別破例,首度開放舞台座位席,使得樂迷們還能夠有最後的機會來欣賞ABQ的演出。

得知他們要解散的消息,身為ABQ的忠實樂迷,劉大與小淳當然也把握了這最後的機會,希望能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來紀錄他們的音樂會,同時,也為了古典樂壇之中最耀眼的四重奏團體即將走入歷史而感到難過,真希望未來還有機會,能夠看見ABQ在舞台上揮灑音樂的身影!

0 意見: